台中美食
02/11/2019 8 Comments
台中著名美食介紹:
1. 曾經和最近再登陸香港的洪瑞珍三明治。
在中山路的洪瑞珍正宗招牌三明治是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店舖 (台灣第一間店位處彰化)。初期店名因為沒有註冊,後來家族分拆,陸續出現很多同名商店。由於都是同一個師傅,據說每間三文治味道分別不大。
約六元多港幣一件。
買了原味試試。原來它用四層切邊麵包,一片一包。原味是兩層蛋漿加一層火腿加美乃滋 (蛋黃醬, 沒有糖漿的卡夫奇妙醬)。 味道很夾,麵包不乾,好吃。
2. 春水堂
春水堂就是 1983 年第一家發明珍珠奶茶的飲品店,後來由仙跡岩傳入香港。
本人不好珍珠奶茶,但一場來到也會試試。地面及地庫店內座無虛席,唯有買外賣。
接著介紹兩間著名的土鳳梨酥。
3. 微熱山丘
五年前到過贊善里的微熱山丘,今次到南投三合院總店看看。三合院沒甚麽看頭,但店外備有熱茶給途人免費享用,當然亦可進入店內嚐鳳梨酥和茶。商標裡的單車,真的在現實中出現。
香港版本和總店幾乎一樣,當然我較欣賞港版的瓦碗;總店好像用了紅茶,港版就用綠茶。
4. 日出鳳梨酥
據說日出集團的鳳梨酥,和微熱山丘可爭一日之長短。旅程中來到「宮原眼科」 (前身是日治時代眼科醫院,後被活化,仍採用舊名),是日出集團的手信旗艦店。
在霍格華滋裝潢的店內,在柱旁最底一格找到土鳳梨酥 (左) 和 17 號土鳳梨酥 (右)。
接著來個試食比併。
最左長方體是微熱山丘,日出則用上圓柱形。下圖中間是日出土鳳梨酥,右是 17 號土鳳梨酥。
試味結果是中間那款味道稍淡,酥皮較薄和軟腍;微熱山丘酥皮較厚和實,味道中庸之道。十七號又酸又甜,對比強烈,酥皮味道則和同款一樣。若吃時伴茶,應當是微熱山丘稍勝,若只是乾吃,十七號較好。根據包裝說明,顏色較暗啡的天然乾土鳯梨味道較甜,淺黃的則較酸。
日出禮盒包裝內附送明信片和信紙,除有久違的空郵黑白斜邊平行四邊形外,還有幾行文字介紹。後者令我想記八十年代尾至九十年代中台灣 CD 歌詞集中,除歌詞外也有段短文介紹每首歌、歌手或製作花絮,一邊播歌,一邊看歌詞文字很有感覺。絕大部份香港唱片公司卻不吃這一套,不少歌詞還印漏印錯,足見兩地對文字的重視程度。
5. 百力滋 (おでパケ CAMPAIGN, 2019 春季限定)
在 7-Eleven 見到安野モヨコ替百力滋畫的封面,很是喜歡。全套七款,可以掛在袋邊,亦可掃描盒內 QR Code 用手機做實景 AR,可惜因已過期,有關網頁站已停止操作。
(網上圖片)
除了右下角一款外,其餘都親眼見過了。
共買了兩款留念。
除了安野モヨコ外,另外還有插畫家リリー・フランキー 和 バカリズム 的作品,但個人就不太喜歡了。
(バカリズム 作畫)
"紀錄香港的大有人在"<---冇錯,的確大有人在,雖然你只係其中一份子,但如果個個都咁諗,咁咪冇人幫助紀錄香港嘅歷史?所以,你都咪睇少自己嘅功勞.
謝謝。 我連未沉的目標也未有,看著想完成的事和喜愛的東西逐個逐個幻滅一點也不好受。 紀錄香港的大有人在,只是以 blog 或討論區形式的不多,很難搜尋到,由公眾提供的資訊都好像給某個社交平台壟斷。 文中應該有連結。
希望啦,好考驗未呢幾年係點施政法。 我都要由右面走去左面先拍到部分,唔熟邊一面開門。
尾二那段很大感觸?或許平帆本身有仍未實現的目標,抒發鬱在心裡感受,人也會舒服一些。這個回應其實不是給平帆現在看的,他日心情放鬆一點時才看也未遲。 「一事無成」其實是一個一般人不易達到的境界,縱然有些事想完成卻不似預期,但另有一些其他事在我們眼中微不足道,實可有其意義。最簡單你的攝行系列,分享了香港部份景點、建築的歷史,相片也是一份圖像檔案(特別是你有時會做前後變化對比),記錄舊香港風貌有你出過的一分力,他日很多成果也是隨不同人點點滴滴的付出積累而成,有時不是有人問你借照片做展覽乎?說不定日後也會續有類似經歷,找你幫幫手啊﹗ BTW,我的確不記得你那篇網誌何時寫,會不會超出你正文提到的「十年期」,但我在網上搜尋南韓清川溪時搜到你的相關網誌,看你的資料時認識到「明渠花園」與「清川溪」應是是「兩個不相近的做法」,靠你那篇讓我知多了不少。
咁我又覺得未必,因為經過過上萬宗,o衣o家起碼五千宗以上至再收緊,因為o衣o家要急救經濟,要經濟活動正常. 係喎,我前晚咁樣飛過會展站,都冇諗過錄低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