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鐘樓文化館
22/05/2023 4 Comments
早幾日忽然傳來「中電鐘樓文化館」開幕的消息,之前從未聽過,所以到官網看了少許資料便決定上星期六下午前往。
這座大樓 1940 建成,作為中電新總部大樓。2011 年,傳來中電把部份大樓拆卸興建住宅單位的消息,至 2017 年才決定興建兩幢住宅大樓 (St. George Mansions)。這個做法把大樓拆卸前部份拆走,回復主樓原本兩翼對稱的樣子。(中電後來為了擴充總部大樓,把左面兩幢宿舍合併成為一幢長型建築)
眾所周知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主要大股東是嘉道理家族。香港不少稱為「聖佐治」的建築如 St. George Apartment, St. George Building, St. George Court 等都和嘉道理家族有關,箇中道理尚待研究。
館內很寛敞。
順時針方向開始參觀。先有介紹香港發展和電力供應的介紹,後面有介紹家用電器的微縮模型。
中電曾有幾間發電廠,其中一間是青衣發電廠,只有短短廿九年壽命。
原來青衣大橋中間是空心的,內裡舖設電纜,令青衣發電廠的電力可以輸送到新界九龍其他地方。它和上年元朗焚毁的電纜橋設計不同,青衣大橋設有雙重通風,令橋身溫度保持在安全範圍。
可愛的熊公仔:
「可持續未來」展廳:
禮品區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這些鉛筆,可惜無得賣。
「沉浸式體驗」展廳很壯觀,如果換轉換成漆黑野外中一片螢火蟲光海中,一定很震撼。
另一邊是較傳統的展區:
後方有新天窗和古色古香的弧型樓梯。鋼窗執手仍是多年前的原始設計。
二樓大堂中間設置了第一代大鐘零件。
其中一個展覽室,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覽區「人為.非遺」。
其中有一個 AR (Augmented Reality) 攤位可以即時穿上旗袍 / 長衫。
疑幻疑真 (Augmented Reality Reality):
其他非遺手藝有南音,木椅、印章、珠寶 (可怕的「從蟲心所欲玉」)。另一個 Reality Reality 是電腦模擬的搶包山竟然成真,今屆長洲搶的包山竟然變成三幅畫!
「我家故事」展區說的是有關嘉道理家族的故事。
代表人物:
嘉道理家族廿世紀初由巴格達來到香港,輾轉經營不少大生意,但當中過程也不是全部順利的,一同經歷上世紀初香港的風風雨雨。香港淪陷時更被捉入集中營,一度囚禁在赤柱。戰後嘉道理家族不忘回饋香港 (如助養寡婦、養豬、貨款等),之前另篇網誌說過的藍地嘉爵酒樓,便是一例。
接著穿過一間未開的 cafe 走到戶外,便見到剛退役的香港第五代山頂纜車。
現在才知原來山頂纜車也是嘉道理家族一員。
全間展館遊過一圈後便離開,看完附近的防空洞便回家休息。(想不到該處晚上發生逆線駕駛事件)
[…] 前天星期六,和雷娃前往平帆於22日介紹的中電鐘樓文化館. […]
誤會咗,我以為你13日嗰日去. 睇相,位置係青衣南到近篤位置. "希望將來有得賣。"<--佢哋應該會,賺錢喎. "天花有感測器,走過的地方會有白色火花。"<---好正. "因為有蟲囉!"<---吓?! "嘉爵酒樓第一代老闆梁植為紀念嘉道理爵士曾幫助過他開豬場而命名的。"<---ic.
終於出到文,鬆一口氣。:) 上星期六有半價?唔係前個星期六? 青衣發電廠位置隔涉,未見過不足為奇。(其實我都未見過實物) 希望將來有得賣。 現在少人還可以,多人就不太好。天花有感測器,走過的地方會有白色火花。 因為有蟲囉!好彩唔係半條蟲。 是的,嘉道理家族為香港做了不少事,值得嘉許。 唔係,嘉爵酒樓第一代老闆梁植為紀念嘉道理爵士曾幫助過他開豬場而命名的。 十幾年前看面書知道這地方,今次只是順道重遊。
好嘢,平帆有文出. 不過上星期六落雨,攪到我半價搭港鐵去筲箕灣嘅行程取消. 原來有博物館,好吸引,細個成日經過呢喥好想行入去. 以前青衣有發電廠,我好似冇乜印象. 中電唔賣呢啲鉛筆,有啲可惜. 「沉浸式體驗」展廳好吸引. :) 好彩重可以行弧型樓梯. 點解「蟲心所玉」會可怕? 我只對羅蘭士嘉道理有印象. 重有好出名嘅嘉道理農場,嘉道理家族真係好有愛心. 原來嘉爵酒樓係嘉道理家族嘅? 又原來有個被封嘅防空洞,平帆真細心.
終於肯低頭,係好事。👏 我都要逼下自己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