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繒

早時再讀黃佩佳的「香港本地風光」,再看「拗繒」這篇文章。文章很短,全段如下:

「本港近海濱一帶,和對海的石基,在炎夏中,常見很多漁夫在這裡下繒捕魚的,黃昏時猶不輟。乘涼的人們,貪趣的和他買多少,拿來煲粥,作消夜局,味極鮮美且價廉。漁夫網得多少,即有人向他買空了,故漁夫們頗覺這種生涯不惡。」

初讀時因不知道「拗繒」是甚麽,便沒有留心,再讀時就去查究一番。原來,「繒」即是「罾」,很久之前看地圖和看朱翁節目知道這個字,知道是一種古老捕魚工具。下圖浪茄灣左邊半島就是「罾棚角」,對出就是飯甑洲 (飯甑即是煮豆腐花那種木桶),十多年前去浪茄時原來曾經離遠見過。

看過這篇文章,原來現今在南印度西面的科欽 (Kochi/Cochin),其中一個著名景點就是保留著港口昔日的「罾棚」。

(Photo Source)

「罾棚」這種捕漁工具據說是由葡萄牙傳來東方,也有一說是鄭和下西洋時帶到印度。它是一人或幾個人近岸的捕魚機器,像一把反轉的傘,不過傘面是網。操作方式是把石頭放進網內令網沉入海中,一會後再用竹杆滑索拉起魚網,收穫比用蟹籠多得多。Youtube 片段:

除了印度,澳門八九十年前的舊相也曾攝下罾棚的身影:

(相片來源:澳門記憶)

早時偶然番看多年來從綱上搜集的舊香港相片,原來我一早收藏了和黃佩佳見到同期的寶靈頓渠(鵝頸橋)「拗繒」相片:

(網上照片)

有時就是這樣,時機未到,身邊很多東西好像沒有關係默默散落一旁,時機到了它們便突然聚在一起,構創出故事。

P.S. 11/3/20pm 根據 lokbi 留言的提示,找到 2017 在南環路拍的沙螺灣罾棚照片。

彈性辧工室設計

最近到朋友的辦工室,才知現時流行一種稱「彈性辦工室」 (Flexible Office Design / Flexible Work Space )(中文名稱由筆者所撰) 的寫字樓設計。以下是外國彈性辧工室的照片:

(photo source)

設計強調空間感,不再以間隔牆細分私人空間,窗邊不再被老闆的房間佔據。整體用冷色調或分區用不同色調,間隔牆 (partition wall) 盡量弄低,無高櫃,辦工桌和長桌 (豬肉枱) 的比例接近。有些地方會有幾個有頂像餐廳卡座的地方,落地玻璃會議室也很多,但多只供七至八人用。

(photo source)

辦工桌上上無文件 (paperless office) ,部門分區不清晰,無人名牌,只得兩個大螢光幕和一個供 Laptop 插線的 hub,有些連內線電話也沒有,因為設計上員工可隨時變換座位。由於放工時 Laptop 會帶回家,所以桌面空蕩蕩,極像一間自修室。

(photo source)

還有一兩處像 Coffee Shop 的茶水間,放滿小食 (黑板有價錢牌即並非免費)。整體而言,公司像一間 cafe 多於傳統辧工室。

這種叫 Flexible Workspace 概念的辦工室,來自外國一種共享辧工室的設計。這個概念不算新,香港很久以前也有(現在應該仍有),就是那種一、兩個人的微公司,為得到商業地址而租一張寫字枱的地方。(由於沒去過那種辦工室,所以不知道內裡如何,估計多是無窗寫字枱密集的地方。) 外國為何會興起這種設計呢?這源於全球化後,很多工種外判,並沒有固定工作地點,需要常常出差,廉價和超效的手提電腦,漸漸取代枱機 (workstation) 成為主流,這種遊牧一族 (Nomads) 的慣性自由,令他們想要一個更自由的工作環境,於是這種新潮流便興起。記得以前到過 Big 5 的寫字樓 (聽名字都知道是很多年前) ,由於員工多到別人辧公室 “aud” 數 (核數),甚少返回公司,當然也不會有個人寫字枱。因此當他們返回公司,多數坐在「豬肉枱」。當時因而明白,辧工室應配合時代和需求來設計。

由於我的工作性質大部份時間需留在辦工室埋頭苦幹,因此甚少在這種新型辦工室工作。我理想中的辧工室就是多年前入行時的模式:一張寫字枱,旁邊一張 A0 圖枱,上面有高櫃插滿圖,旁邊放滿紙箱,In-tray / pending 放滿文件。最好有高身間隔,可以避免他人目光打擾和遮擋別處傳來通電話時的聲浪。

可是只消幾年時間,忽然興起 open plan office 概念。辦工室設計,很多時不是 “form follows function”,而是 “form follows boss” : 為了客戶來公司參觀時留下好印象,老闆便採用時興的辧工室設計,並沒有顧及員工感受。Open plan office 令工作環境變得很不理想,如心理上沒有私人空間,聲音滋擾 (有些和客戶通電內容需保密而變得不方便)。用矮櫃令存放空間不足,於是增加的矮櫃令個人空間大減。會議室變大變少,想預訂十分因難,亦無法輕易改期;會議室的落地玻璃設計,令人易望出房外分心,看 presentation 時透光又辛苦等 ….. 壞處寫也寫不完。但當出現 flexible office  時,人們竟然又掛念起 open plan office 來。

近年科技給辦工室的改變之一,是 e-paper 的流行,令公司需要用的紙張減少,用來存放的空間亦減少,如少了 mobile rack,個人空間因而增多。

返回原題。香港有些公司開始在傳統寫字樓地區提供「服務式辧工室」,就是看準這個 flexible office design 的潮流。究竟成功與否,拭目以待。

Further Readings:

  1. Bisnow – For The Office Of 2050, Think Adaptation, Not Revolution
  2. smallbizdaily – Why a Flexible Office Space is the New Modern Office Trend
  3. Fortune – The Open-Office Concept Is Dead
  4. Marketwatch.com – The new office floor plans: flexible or demoralizing?
Blog - Alvin Cheng | Illustrator

隔住塊玻璃隔住個都巿的自言自語

"魔鬼"慧瑩暢所欲言天地II

認真時認真,遊戲時遊戲,寫blog時寫blog :P

自製空間(MSB)

某個第五型人的部落格

聽風的歌

Every life is a defense of a particular form.

Winnie's Cup of Coffee

Advertising & Digital Creative | Social Media Blogger | eBook Author | 資深廣告人 | 愛創作、廣告、音樂、韓劇、觀貓 | Welcome to contact me at "mail2wc@yahoo.com" for job invitation. Thank you!

tEre-tErRiTOrY

my words, my territory

Yo Man....

Just another Wordpress.com weblog

找一個推理的地方

linerak 的推理閱讀記錄

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