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的華永行人徑
26/06/2022 9 Comments
下星期四是家駒離開我們廿九年的日子,今天再到家駒墳前懷念一下 (十年前初次前往記載在前文《朝拜家駒故地》),順道趁將軍澳跨灣連接橋未開通前,看看華永行人徑外圍這八年的變化。
乘地鐵到調景嶺站,出站後過對面馬路華永徑的入口前行。整段路除初段外,進入地盤附近範圍後只剩不到 1.5 米闊的地方走。和舊照相比,海堤伸長了 (P2 路),將軍澳中心前面建了很多大廈。本來這堆新樓都設計得較矮,用以引進海風吹入將軍澳區,但新的入境事務大樓看去已經破壞這一個原則。
舊照左方是將軍澳灣。
Zoom 埋去看無限大符號的拱橋拱肋:
那個曾經「水清沙幼的海灘」,還是被消滅了。:(
回程時再拍一次,見到有人在沙灘燒東西。
走到沙灘左邊的山頭,只要沿白色繩索爬下吊梯就可到達沙灘。
終究還是不敢爬下去,走到另一邊,看這個曾經美麗的海灘,現在竟然變成這樣。
找過資料,但沒有提及這個隧道入 / 出口是甚麽地方。
今天水退,警告有礁石的水泥柱高高突出海面。
今天天色極好 (也極熱),竟然很清晰地見到橫瀾島燈塔、宋崗、蒲台島和境外的柦杆群島。
左方綠色草坡是東龍洲、向右移有 91號燈塔 (無燈) 的牙鷹排,是釣魚人仕極想一去的地方;右方是橫瀾島,燈塔在右方。
看回連接路,這個角度見到行人和單車徑都只設在橋的一邊。
建築中的通風大樓。這個位置以前是個山坡。本來要搬遷的華永徑現在變成高架橋。
放置在臨時存放區的南橋架。南橋將來連接將軍澳海濱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位置在現時海濱公園行人天橋那條「河」的出海口。
抺著汗繼續前行:
猶幸未被騷擾的天然海灘仍在:
之後途人都看著麻鷹低飛盤旋,不知不覺終於來到將軍澳墳場。
要戴著口罩要,走上 15 段 6 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中途休息次數不少於七、八次。終於來到家駒的墓,一切依然。有歌迷比我早半小時來拜祭。
對「生命不在乎得到甚麽,只在乎做過甚麽」這句話很感觸。這十年不知不覺間過去了,一事無成,長了不少白髮,覺得活在世間是白活一場。面對香港一切崩塌的境地,相當無力。
但願我可以「仍然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紀錄香港的大有人在"<---冇錯,的確大有人在,雖然你只係其中一份子,但如果個個都咁諗,咁咪冇人幫助紀錄香港嘅歷史?所以,你都咪睇少自己嘅功勞.
謝謝。 我連未沉的目標也未有,看著想完成的事和喜愛的東西逐個逐個幻滅一點也不好受。 紀錄香港的大有人在,只是以 blog 或討論區形式的不多,很難搜尋到,由公眾提供的資訊都好像給某個社交平台壟斷。 文中應該有連結。
希望啦,好考驗未呢幾年係點施政法。 我都要由右面走去左面先拍到部分,唔熟邊一面開門。
尾二那段很大感觸?或許平帆本身有仍未實現的目標,抒發鬱在心裡感受,人也會舒服一些。這個回應其實不是給平帆現在看的,他日心情放鬆一點時才看也未遲。 「一事無成」其實是一個一般人不易達到的境界,縱然有些事想完成卻不似預期,但另有一些其他事在我們眼中微不足道,實可有其意義。最簡單你的攝行系列,分享了香港部份景點、建築的歷史,相片也是一份圖像檔案(特別是你有時會做前後變化對比),記錄舊香港風貌有你出過的一分力,他日很多成果也是隨不同人點點滴滴的付出積累而成,有時不是有人問你借照片做展覽乎?說不定日後也會續有類似經歷,找你幫幫手啊﹗ BTW,我的確不記得你那篇網誌何時寫,會不會超出你正文提到的「十年期」,但我在網上搜尋南韓清川溪時搜到你的相關網誌,看你的資料時認識到「明渠花園」與「清川溪」應是是「兩個不相近的做法」,靠你那篇讓我知多了不少。
咁我又覺得未必,因為經過過上萬宗,o衣o家起碼五千宗以上至再收緊,因為o衣o家要急救經濟,要經濟活動正常. 係喎,我前晚咁樣飛過會展站,都冇諗過錄低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