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醫館路上所見
30/10/2022 13 Comments
近月因病令兩腳肌肉不靈活,下巴士時弄傷兩邊膝頭,變了傷殘人仕,在家休養 / 在家工作接近一個月,現在仍需用行山杖傍住才敢外出。
最大的挑戰是因小腿無法發力,上落樓級時十分吃力和不穩,就算短距離 (十分鐘路程) 也要乘巴士。初時因走路時手部也要用力,所以就算行一小時 (平常只需二十分鐘) 的路,回家後也已筋疲力盡,所以精神萎靡 (心理上也難免充斥負能量)。近來已慢慢好轉,希望這個星期可以返回公司上班。
由於生活時間表改變,加上行得像烏龜一樣慢,反而有機會觀察平日早上大圍的眾生相。
先是早上前往醫館,因要爭取時間趕時間回家 WFH,所以,不理平貴,有巴士就上,發現下層大部份座位已滿 (只是第三個站),而且無論是長途或是短途巴士,老中幼第一時間就搶坐下層座位的最外面。其中因 $2 車關係,老人家佔下層乘客比重很高。去程我只是乘一個站,回程有時會坐四個站 (上長途車的話),但幾乎每個站都會有年長巿民下車 (極少見家傭坐長途巴士中途下車)。自屯馬線開通後,短途巴士縮班,大圍區內大部份長者都會以長途巴士當短途巴士坐。由於這個原因,他們的目標就是「關愛坐」,因為離車門較近;當他們下車後,後面的老人家就急忙走去坐那個關愛座。推測原因是他們長者反應較慢,擔心趕不切下車,解決方法一是一早走到車門等下車;二是車子離開上一個站就立刻按鐘下車。若有時忘了但又突然記得要下車,還可以按得切鐘。也有不少長者接近過站才按鐘,要司機連 cut 兩線埋站,被司機痛罵。基於這個原因,如果年青人一「霸佔」長者的「心頭好」,就會被部份脾氣不好的老人家痛罵。
「批鬥座」的形成令很多少年和中年人不敢貿貿然坐下去,但心底其實是很想坐的。有幾次我放低行山杖坐右邊「批鬥座」入面座位時,那些中年人一見到我「破壞先例」就老實不客氣立刻坐下來,把身扭 45 度向外把腳架在通道上。
龜速走在村屋往大圍火車站的必經之路,從前我以為大家都趕住九時上班,繁忙時間是七~八時半,但現在就算是十時半人潮也是絡繹不絕,但觀察年青人的打扮,肯定他們是去上班的,難道現在大部份工種都是返十一點?就算我近九時在同一地點觀察,人數也是差不多。一同前行的多是年長夫妻,偶然也有年青夫婦帶著孩子。反方向行的女多男少,多是中年女仕,稍有打扮 (在茶餐廳偷聽到部份那些「稍有打扮」的人,有是因封關問題離不開香港,本應香港國外兩邊飛來飛去的),打扮就和普通巿民有分別;近十一點,就多外傭買完餸推車經過。
慣常龜速走在大路右邊的我,心想以正常速度走的行人,應多數走中間,在我左邊越過 (以為他們像水管中的水);但現實是他們一直緊緊在右邊跟著我,直到我發現有人在我後面時 / 他們忍無可忍時,他們才急忙左轉。我以為他們愛走在最右線吧,就轉到第四條線(我把整條路分為五條線),卻發現原來一樣也有人跟著我的, 尤其在轉彎位,路有幾濶他們都是愛聚在某一條線 —— 無論同一方向或是相反方向。後來一天終於發現出現這個慣性的原因:原來大路朝相反方向走的人很特別,前面走在第一線的,中間的就走第二線,往後的就第三線 (每個人隔開四~五米),所以和我同一方向走的人,或許知道 / 慣了相反方向的人一定不相讓,為避免轉來轉去,只好貼在近右邊第四、五線走。只有騎著單車的人,才能打破這個第四、五線規則。
理性分析只能解釋一半,現實是不少中老年人其實都沒有獨立思考,如在某個一個交通燈位置,健康時的我走右邊,就多數人走右邊 (因較近目的地但要上樓級),到現在我被迫走左邊斜路 (斜路路窄兼距離較遠) 他們就走左邊,令我不時成為行人路擠塞的原因。在另一位置乘客經單車徑走向巴士站,有很多人打斜走捷徑時刻意離我身邊很近經過;我很在意,因生怕他們撞跌我 (我無法保證我可以再站起身)。我只能解釋我是一個超級重力場,令原本應該走直線的光也會因而被扭曲。
好不容易才能忍著痛 / 有氣力走到商場入貨,要上半層樓梯,左手要扶攔杆、右手用行山杖,一級一級地向上 / 向下走。別以為能扶攔杆是必然的事,因為人口老化,扶攔杆也要排隊,尤其是右邊欄杆!從前覺得無障礙通道不過是錦上添花的要求,但經過今次,絕對明白它對長者 / 傷殘人仕的重要性。某些斜路也一樣有人車爭路的情況。(車是指手推車,從未試過和輪椅爭路)
最後說一說新田圍邨,三十多年以來我到過不超過四次。話說因強制檢疫,被迫要到車公廟體育館外做核酸測試。晚上七時多完成後乘一架自新田圍邨開的長途巴士回家。一上車竟然發現下層七成坐滿,乘客老中幼也有。心想第二個站非繁忙時間已經如此多客,這條邨確是十分離奇,因對上一次十多年前的印象是邨內人流極其稀疏 (商場餐廳則坐滿人)。然而更神奇的地方是,兩個站後全部老人家都在大圍村屋兩個站先後下車,那些十多歲的則在屯馬線站下車,我未下車時下層不見了大半乘客!究竟這班長者乘半小時一班巴士去新田圍邨所幹何事,實在是個謎!
(能如此有耐心看完此文,俾個 like 你 🙂 )
身體某一地方唔舒服,都可以牽連甚廣,平時真係要善待自己.你好好返至返公司啦.
貧窮嘅正苦迎來叫享有$2.00乘車優惠人仕,盡量搭返平啲嘅車,但九巴將短途車縮減班次,呢啲人仕正正因為有困難唔行/企得咁耐,一係叫正苦叫九巴唔好縮減班次.
我同雷娃成日自己諰,到我哋老咗搭車,落車時會俾後生嘅落晒先,自己最後慢慢至落,咁就阻少啲人,只阻到司機.
「批鬥座」列明行動唔方便嘅都可以坐,何況你有支行山杖.
𠲖o家時代好似變咗,可能係彈性上班時間.
嘩!行行人路都有呢5條線嘅規矩?我習慣行最左邊,要爬頭至行中間,咁就唔會阻到人,我諗平帆都係咁諗,只係行你呢段路嘅人有啲咁奇怪嘅規矩.
我唔明點解你行邊邊,老人家會跟你行邊邊.
講開無障礙通道,之前我同對腳又係有事嘅朋友行,佢要無障礙通道就一定,後面一大班年輕人,都爭住要行,如果平時佢哋前面冇有須要嘅人要行就話啫,但嗰日佢哋有眼見,都要好似怕執輸咁加速行過,黐線.
係咪新田圍邨有飯派?
>一係叫正苦叫九巴唔好縮減班次.
九巴經營也有困難,現在還有新鐵路,惡性循環。
>到我哋老咗搭車,落車時會俾後生嘅落晒先,自己最後慢慢至落
真的很為人設想啊!
>「批鬥座」列明行動唔方便嘅都可以坐
當然我會做少少嘢證明自己有資格坐呢個位。(江湖大佬都好似有咁講過…..XD)
>𠲖o家時代好似變咗,可能係彈性上班時間.
觀塘多數上班一族仍然係用舊果套呢。
>只係行你呢段路嘅人有啲咁奇怪嘅規矩.
呢一個月的觀察係咁,過多幾年如果多咗人移民,成個規矩又會變的了。
>我唔明點解你行邊邊,老人家會跟你行邊邊.
我都唔知,唔係全部人係咁,只是在早上。如果放工時間撞到大量下車回家的人,就沒這回事。
>都要好似怕執輸咁加速行過,黐線.
而家普遍年青人都係唔太體諒人 (當然有例外,有些好有愛的人)。我自己年青時也是如此,當然又未至於刻意不讓路給老弱 (小時候社會教導的結果,因二戰打杖和醫療不普及,當時社會上是比較多傷殘的人) 。到自己有事後,遇到體諒人的人,心存感激,身同感受下就會幫番有事的人。
>有飯派
唔,好番後搵日上去八吓。:)
九巴經營也有困難,現在還有新鐵路,惡性循環。—>多得正苦.但其實九巴唔縮班次,乘客未必會咁少.
當然我會做少少嘢證明自己有資格坐呢個位。(江湖大佬都好似有咁講過…..XD)—> 哇哈哈,咁我尊稱你做”平帆大佬”. 🙂
觀塘多數上班一族仍然係用舊果套呢。—> 所以成日咁塞車.
>但其實九巴唔縮班次,乘客未必會咁少
據我觀察,唔多長者會坐鐵。
>平帆大佬
「大佬呀」個「大佬」?:P
>所以成日咁塞車.
一切都集中在同一區就會出事。
近來已慢慢好轉—->好兆頭。或者一步一步走來雖仍不易,但高興聽見平帆看到曙光。
「關愛座」,覺得好耐之前,不少老人已把「別人的關愛」視為「理所當然」,言行越來越有霸氣,其實關愛座是有需要的乘客就可坐。
至於$2乘車優惠,如果部份老人不能久站,長途車(特別是長途過海路線)坐兩三個站都可以接受。對於那些身體健康、沒多大急切需要的老人,日常大談愛國愛港怎樣怎樣,但自己用$2坐十幾銀車費路線,覺得賺了很開心而不理大談愛國愛港的自己實不必要地加重了庫房用作補貼的財務負擔,或會令人不屑。
「看唔到曙光」的話我諗我只有諗埋一面。
同意你所說,只係唔明點解有些人會咁燥,想搵出原因。
如果佢地覺得坐 $2 車係佢地權利,有選擇權亦都係佢地權利, 所以佢地就唔會好似你咁諗,反而認為有「不屑」這種想法的人才是腦袋出問題。有危有機,以前地方選舉政府/議員若要限制佢地坐 $2 車權利,近乎無可能;現在庫房告急,政府若然想閂水喉削減坐 $2 車的乘車時間,反而有機會實現。
我都唔明點解膝傷會令人好易精神疲倦,總之回復精神後會多拜訪的部落格。:)
「看唔到曙光」的話我諗我只有諗埋一面。—> 唔使咁灰啊,總會好返.
同意你所說,只係唔明點解有些人會咁燥,想搵出原因。—>因為佢哋古老思想,長者大晒,對孕婦例外(幾年前我都有出個post ,被個孕婦開口要我讓座).
我都唔明點解膝傷會令人好易精神疲倦—> 可能同影響日常活動有關.
平帆大佬加油!
謝謝慧瑩。(但唔好再咁叫我(汗))
但唔好再咁叫我(汗)—>Yes sir.
平帆𠲖o家隻腳點?開始康復未?
謝謝關心!仲有一隻腳要繼續睇跌打。現在基本上可以行一 ~ 二個鐘頭,慢慢行果隻。
咁就好喇,.得一隻腳要醫,加油!
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