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藝術公園
08/12/2019 6 Comments
看面書介紹才知最近土瓜灣牛棚藝術村旁的牛棚藝術公園已經落成啟用。上星期日趁天氣好去走一走。
根據資料,九龍區第一個屠房在 1879 年建於油麻地,1892 年移遷至紅磡並增建牛舍 (現時理大 block Z ),1908 年因興建九廣鐵路移至牛棚藝術村現時位置作檢疫及屠房用途,原址則用作牲畜貨運站。至於牛棚藝術公園範圍,則屬 1950 年後的擴充用地,用來作牛房豬欄等用途。1969年,屠房搬至長沙灣屠房,只保留檢疫站部份。1999 年 8 月牲畜檢疫站遷往上水屠房,「馬頭角牲畜檢疫站」完成歷史使命關閉。2001 年修復後改為牛棚藝術村,擴充部份則在 2016 被活化,建成牛棚藝術公園今年九月啟用。
新山道入口:
以豬和牛的立體拼圖作為裝置主題:
公園地圖:
房間水牌也很有心思:
休憩草坪:
藝術涼亭下的座椅 (相信鏡面很快會蒙塵):
不知用途的潛望鏡:
建於 1986 年的牲口棚牆垣遺跡。或因屋頂用上石棉物料,所以全部屋頂都被拆掉。
香港人住劏房,來到香港的牲畜也一樣。看水槽的鐵環很緊密,每隻待宰的牛隻都被困在如此狹窄的空間。
(前幾天剛從蕭家怡面書看到澳門有隻牛從屠場逃了出來,網民想政府把它安置在二龍喉公園,像當年那隻黑熊一樣。幾年前香港曾發生同樣的事,當局無論如何將之置於死地。當時沒想過原來政府對待那隻牛的態度,和香港巿民沒有兩樣。)
1946 年加建的豬欄,在 2002 年改為垃圾站及公廁。下圖為正圍封著不能進入的豬欄遺跡。
1956 年加建的 紅磚柱區牛舍:
水井遺跡:
水槽原來是 1967 年後才加建的。
水泥柱牛房遺跡:
孔板裝飾:
透鏡圍牆:
裡面是前紙廠。
由牛棚藝術村進入牛棚藝術公園的入口:
至此終於逃離佈滿攝錄鏡頭 (由監控新疆維族聞名的「海康威視」供應) 的範圍。幸而它不像西九文娛藝術區,鏡頭沒有隱藏在和路燈相同外殼之中,算好辨認。
入口旁邊有維納斯像。
Tribute to Björk Oceania Music Video:
檢查大堂、後方的牛棚藝術村正門後方,和更後方的馬頭角十三街。
久違的裝潢,有著當年經過喜帖街的記憶。
後巷的藝術 / 廣告:
在隱蔽的海濱公園外望:
前境迷濛的長街:
我有諗過去牛棚藝術村,但成日覺得嗰個位唔方便,唔知點去.
個公園好有特色.
“藝術涼亭下的座椅”都好特別,你唔講有鏡,我都唔知張凳喺邊.
共產黨不嬲冇人性.
:O 有攝錄鏡頭咁恐怖?好彩被觀察力強嘅平帆睇到.
點解呢人個維納斯像塊面要黐玻璃片?
嗰日天晴和暖,可惜係有煙霞.
荃灣去可以乘小巴的。
我覺得公園設施一般,因為有特色的地方不多,至少應該做個噴水池。
哈哈,你去到就好容易見到。
係,如果唔係咁多人有奴性,個政權一早倒塌咗。
唔駛觀察力強的,個鏡頭好大舊,大大隻字怕你見唔到。
估計是想向 björk 的 “Oceania” 致敬吧。反光膠片代表水滴。
吹北風煙霞是免不了的,四時多太陽光都變得像夕陽的顏色。
最諷刺嘅係國歌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民…”,喺冇人性嘅共產黨管治下,邊個夠膽”起來”?又,”起來”了,下場係咩嘢?就係被失蹤,被自殺.
一向都係「捧打出頭鳥」。剩低嘅都係有自私基因嘅人 :<
其實中國人「自私」呢樣都唔係自中共開始,民國滿清時都係,睇魯迅的文章可知一二,只係文革後嚴重咗好多,因為鼓勵了「下鬥上」。
香港有牛逃出那件事我都記得,始終覺得原該「注定」被宰的最終成功逃了出來,當時天意也好怎樣都好,不如想方法給牠一條活路度過餘生。若把留一條活路放在部署中,在河邊用麻醉槍這個方法看來不太合理。
在千夫所指下食環依舊故我,實在覺得他們很邪惡,就是愛逆著民意做來報復,情況和 popo 專向女性小孩下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