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運到錦田屯門(上)
09/02/2019 32 Comments
今年選擇了錦田上年十月(估計)新開張的商業街盈匯坊,作為豬年行大運的起點。
位置離錦上路西鐵站不遠,過橋後直行轉左就見到入口。
地方不算大,有車仔舖、熟食巿場和冷氣商店。貨櫃式商店比西鐵旁跳蚤巿場骨子,亦有室內兒童機動樂園及停車場。根據 FB 官網,似乎駕車來的人很多,以致泊位供不應求。
應節金豬!不知道打開前方機關後會見到甚麽。
凝固了的醒獅:
在熟食巿場後方 $20 任玩的吹氣城堡:
由於太早到達的緣故,很多商店仍未營業。個人認為車仔檔中,以後方賣花牌和傳統物事水晶匙扣最賦特色。
接著開始尋找錦田壁畫村的壁畫。
現在才知由錦上路站到吉慶圍原來這樣近。我已睽違這處正門多年了。
護城河由黑河變雜草叢生再被填平,今次奇跡地變回一條小河,還有游魚。
圍後有一幅壁畫:
本想到其他地方,但想起之後還要到屯門,因腳疾仍未百份百痊癒,只好保留實力下次再來。
乘西鐵到屯門西鐵站,之後往屯門公園,沿路都聽到遊人在尋找這兩個月前才開放的兒童共融遊樂場:
「繩網陣加強版」:
金屬直滑梯始終好瀡一點,稍遠綠色那個塑膠滾筒滑梯好像猶有不及。
覺得這款氹氹轉平台太近地墊。如果一隻腳踩在地塾,另一隻腳在紅色圓盤上,當開始轉動時不會跌倒嗎?想深一層,圓盤半徑細,「離心力」也較細,應該不會太有問題。舊時玩氹氹轉就是愛曲著身體,伸出氹氹轉範圍增加快感。
這個橙色球可以轉,看去幾好玩。
特色千秋:
還有沙池可以讓小朋友掘恐龍蛋。小朋友在放電期間,鏡頭外家長門都靠在樹蔭下一角玩手機消磨時間。
後來才知錯失了「光影荷花」區和「音樂感官」區,唯有下次再來吧。
之後來到友愛邨,三年前到過的 H.A.N.D.S 商場已被領展賣走,新老闆將十七個前領展商場統一為民坊管理,而這處的新名字是愛定商場。
天台的設施,短短三年已見破舊,沙發傷痕處處,遊玩設施要圍封維修。
無獨有偶,今年新城巿廣場以日本傳統主題佈置,這處亦見日本風:
接著來到一條從未踏足過的安定邨,原因是當年想探索安定友愛邨時,剛好是屯門色魔肆瘧的日子。曾見過安定輕鐵站出口旁放了一個長枱,有幾位男士負責保護女士安全,枱上有數支棒球棍,為免誤會當然不會貿然進入。三年前「破禁」來過友愛邨,今次就到安定吧。
一走入邨,眼前是一個熟悉的風景。雖然我未曾踏足過,但是在一場十多年前的夢已經來過。夢中我和某人失散了,四處遊走並經過這條「天橋」。當時以為那處是長青邨,還特意去找,找不到才放棄。
接著在盡頭見到屯門的舊相片:
除了未包括在內的欣田邨,屯門全部的公共屋邨都已經到過 (新發、湖景邨和龍逸只曾在外圍經過)。
印象中屯門碼頭一直在蝴蝶邨,原來上一代曾經在老鼠洲附近。屯門南大部份土地由青山灣填海得來,而灣內其中一個小島叫老鼠洲,是昔日漁民把嬰屍丟棄的地方。下一篇將會到這個公園一遊。
接著在剛才掛著介紹的隔音屏障旁,乘電梯上行人天穚,準備過對面馬路,去未曾到過的置樂花園一帶。
這條橋原來是新的置樂橋,五至六年前啟用,是因為興建屯門公路隔音屏障,要把沿途四條行人天橋拆走並重置的天橋之一。這處有屯門區歷史介紹。
把 1971 年的相片放大來看,原來青山公路旁外面已是青山灣範圍。為了搬遷棚屋和艇戶,除了興建新發邨外,當時老鼠洲旁的新填地,也會用來安置因遷拆舊三聖村棚屋而興建的臨時安置商戶區,待三聖邨完成後才拆掉。
比較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天橋上一組 1975 年三聖邨上空拍攝的相片,年份是錯的,它比上面這張相更早,因當時三聖墟新填地還未接上老鼠洲。
這張圖片把新舊置樂橋和兆安橋作個前後對比:
接著在青字頭的街和坊遊走,本土居民熙來攘往,十分熱鬧,還有置樂花園一帶,我不知道存在的仁愛街巿 (只認識新墟仁愛堂)、以四太命名新的直資小學室內暖水泳池,久聞其名的龍成花園 ( vs 九龍城的成龍居) 等等。
沿青山公路走,經過屯門公路天橋,見到一座即將落成,用盡地段覆蓋率的「屯門兆麟政府綜合大樓」,感覺像當年見到大埔綜合大樓一樣,覺得怎會又多了一座混凝土大山?奇怪屯門社區落成這麽多年,現在才建這座大樓,政府的效率會不會太低了?再細想一下,和大圍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因倍增的人口仍不足以令政府開始建第一座政府綜合大樓。
接著見到一個傳統門樓,沒有寺名,是甚麽地方?
信箱寫著:聖廟。根據有姐的部落格「屯門三聖墟~聖廟」、麒麟石旁介紹和陳天權「屯門青山灣的演變」,原來三聖墟 / 三聖村 / 三聖邨 的命名和這間提倡三教合一的「廟」有關。話說九十八年前李法文法師來到青山灣相地,見麒麟崗外有一玉鼠島,風水甚佳,於是用了七年在門樓上方麒麟崗建成三聖廟,時值青山公路通車不久,青山灣改名三聖墟,成為熱鬧的漁類批發巿場,自此居民漸多。
插上一張在青海圍隔音屏障外的歷史圖片:
居民漸多的三聖村,聚居在現今龍成花園一帶,而三聖墟就是在剛才所說的綜合大樓 / 陳金枝中學對出的青山公路,它們都在麒麟崗聖廟下方,而不是現今三聖邨的方向。
八十年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段奇聞,就是政府本想搬走這塊在規劃馬路正中的麒麟石,但每次拆遷總遇怪事,於是只好改路遷就。這塊奇石就在現今麒麟崗公園。
(待續下篇)
“盈匯坊”呢個名有啲俗.
“應節金豬”內裡可能擺放小量皇物壓住佢,以免飛來飛去.
壁畫畫喺民居基座牆上,感覺有啲擾民.
掘返條護城河出嚟,真有趣.
屯門公園加咗兒童遊樂園就更熱鬧啦.
平帆真細心,連氹氹轉嘅安全問題都諗到.(讚)
平帆竟然夢見過現實中未去過嘅地方?不可思議.
“屯門的舊相片”好珍貴,1977-1978嘅大興邨相,嗰塊田應該屬於建生村.
老鼠洲咪好恐怖?
麒麟石嘅傳聞我都聽過.
最後祝平帆嘅腳疾快快痊癒,健步如飛周圍去!
對個名無咩特別感覺,看去好像一般商場名字。
有這個可能。
如果畫得好,我想居民唔會介意的。
之後看過一段 video 介紹,原來只係掘這大馬路這一邊。護河應該係四(或三?) 邊的。
係,估唔到咁多人專程走去玩。
呢個係因為細個玩過由轉緊嘅氹氹轉跳出去出面,因此才有此想法。
發夢見到未來以前隔幾年會發生,近年少了,可能老咗感應力弱咗。
原來建生村係舊名,還以為建生邨是房署新改的。
日光日白去無咩感覺。始終要爬上個小山 (原老鼠洲,公園平地是填海而來) 才算真正的墳頭。
記得以前歡樂今宵都講過呢件事。由馬會建紀念公園安置塊神石,可想而知公園唔喺政府規劃之內。
謝謝。希望如此!
sorry,我須要更正,問過其中一個亞姨,佢答以前係冇建生村,o衣o家建生邨嘅位置係同良田村為鄰嘅新圍仔.
九十年代初去的時候建生邨已經起好,未見過新圍仔。(其實對於建生邨近乎零印象,可能只係經過過而已)
“凝固了的醒獅”用咩做?唔係水泥吧?佢唔會永遠擺喺喥㗎?
唔係水泥,可能係金屬支架外加衣服裝飾。
建生邨由來: http://hkplace.wikia.com/wiki/%E5%BB%BA%E7%94%9F
原來由磚廠命名,很少有。唔知點解唔叫「新圍仔邨」。
https://industrialhistoryhk.org/unidentified-brickworks-castle-peak-ceramic-company-keen-sing-brickworks-tuen-mun/
新圍仔嘅範圍我都唔係太清楚,只記得由青山醫院至良田村公立學校嗰帶唔係良田村.
可能唔想諗卦,大興邨都係由大興紗廠取名.
看之前條 link 的地圖,新圍仔可能係一個好細的地方。 1956 年的相片顯示附近都係風化地/開採地。(http://digital.lib.hku.hk/hkimage/collections?PID=80846&search=Lee%2C%20Mai%20yee%2C%20Miranda)
你說得對,有前例跟,所以大條道理改名做建生邨。
唔叫新圍仔邨可能係當時村長唔同意,就如良田村,所以拆成o衣o家嘅良景同田景邨.
估計良田村係收地,之後屋邨改甚麽名字村長不能反對吧?奇怪良景田景屋邨伸延至山邊,不像沙田大埔那樣保留舊村在山邊,良景的舊村消失得無影無縱。最後(~1985)的良田村(估計昰不想上樓的村民)在現今青田遊樂場南面,最後的新圍仔在現今建生邨昔日建生磚廠位置。新圍仔本應在最後的良田村位置,可能因為興建公屋,所以兩處地方都被擠向東面吧。
再細看地圖,其實良景部份地方是昔日的山雞笏。八十年代初規劃的新公屋本叫良田邨,但後來因被輕鐵一劏為二,所以才要分開名字。
至於良景邨旁邊有個居屋叫新圍苑,輕鐵站叫新圍站,就是紀念昔日的新圍仔吧?
村長係有權,當年我外公話,政府問村長可唔可以叫良田邨?村長唔肯.
我姑媽話,良田村好大,大到我都想像唔到.
冇一個村民願意上樓的.
青田遊樂場係以前良田村公立學校一帶.
良田村喺青田遊樂場西同北面,即鳴琴路以西.我外公嘅舊居應該係現今田景村體育館.
“最後的新圍仔在現今建生邨昔日建生磚廠位置。新圍仔本應在最後的良田村位置,可能因為興建公屋,所以兩處地方都被擠向東面吧。”<—-唔係.
"其實良景部份地方是昔日的山雞笏。八十年代初規劃的新公屋本叫良田邨,但後來因被輕鐵一劏為二,所以才要分開名字"<—-呢個有啲出入.
可能係.
相比興建高鐵時的態度,港英政府真係好尊重村民。
可惜鄉郊時代的良田村就未去過了。
無人想上樓,大概都是一貫務農者的心聲。
原來係咁。我看地圖的資料應該不及你第一身的經驗。
“看之前條 link 的地圖,新圍仔可能係一個好細的地方。 1956 年的相片顯示附近都係風化地/開採地。(http://digital.lib.hku.hk/hkimage/collections?PID=80846&search=Lee%2C%20Mai%20yee%2C%20Miranda)
你說得對,有前例跟,所以大條道理改名做建生邨。”
嘩!平帆搵資料真係好厲害,咁有歷史價值嘅記載都被你搵到. (叻)
近來面書也有講,提及某人名字,於是用此名字搜尋 Hong Kong Image Database 就即刻找到。
更正:我外公嘅舊居應該係田景邨內兩間小學之間.
咁都記得咁清楚?!
“可惜鄉郊時代的良田村就未去過了。”<—-可惜我冇影低,而且o衣o家好少呢條村嘅相.
"無人想上樓,大概都是一貫務農者的心聲。"<—–係,因為自由,大廈始終太迫夾.
"咁都記得咁清楚?!"<—-又可能唔係,應該係青田遊樂場嘅一部份,應該近南面出口,中原地圖顯示嗰座小小建築物.
因為我哋如步行往來大興邨,經大方街,今大興北站行.當時嘅青田路係田地,我哋重要喺呢喥山坡行落去.
是你滿載回憶的地方呢。
原來良田村被安置在新墟另一處,還出了一個著名議員。新圍仔也是搬到新良田村附近。之前搜尋資料時竟大意漏掉了。
係,我咃跟舅父上山落田玩,BBQ,捉魚仔,蝌蚪,真係好開心.
佢應該係我疏堂舅父.
我諗有時間,我都去青田遊樂場行吓.
回味下可以得番正能量。
今日去過建生邨。建生邨都係比輕鐵分開(商場和居屋部份),所以之前推測的唔成立。
(剛在圖書館找到幾張 70 年代屯門北照片,你應該可以見到舊良田村。 https://peacesail.wordpress.com/1977-tuen-mun-north/ , https://peacesail.wordpress.com/1978-tuen-mun-north/ , https://peacesail.wordpress.com/1971-tuen-mun-north-blow-up/ , https://peacesail.wordpress.com/1978-tuen-mun-north2/)
嘩!平帆好有心,感謝你呢份新年禮物.(興奮中:))
我有諗過學平帆你去圖書館搵資料,唔知香港圖書館重有冇keep昔日官方出品嘅地圖?有時間去搵搵先.
https://peacesail.wordpress.com/1978-tuen-mun-north/ 呢張好清晰睇到我咃揸車出入良田村唯一嘅單線雙程泥水路.
🙂
以前圖書館有南華早報的年鑑,但地圖好簡略,你上網去找一找現在有沒有更新到。
哦?那條路是運農產品的命脈吧?
嗯,我哋成班同舅父,推住架大鐵車,將收成品推出去村公所,回程時就幾個人坐住佢推返嚟;如果有好多,就會駕大貨車車出去.
我哋都會企喺貨斗喥,車我哋出新墟飲茶或龍鼓灘玩水摸蜆.
好寫意的生活。除了玩,仲有得食新鮮採摘的生果蔬菜,一定好回味。
去發叔地頭龍鼓灘咁遠?果時發電廠未起,沙應該唔會有黑色,水質會唔錯。
係,所以我哋極唔想政府收地發展.
哈哈,細個唔會咁識食,唔知咩叫好食.
嗯,唔係,起咗o架喇,不過嗰時真係水清沙幼,啲蜆係食得嘅.
明白。
比著而家,就算蜆唔食得,都會被人掘晒。
唔食得都要掘,唔知咩心態.
尋晚東張西望介紹呢個遊樂場啊.
中咗殭屍毒。
無睇。無記介紹完會更加迫人呢。
Pingback: 童年回憶之外婆舊居 | "魔鬼"慧瑩暢所欲言天地II
Pingback: 續五灣之旅+補遺 | 平帆的自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