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家園
13/03/2016 15 Comments
石屋家園是最第二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其中一所建築,上年 10月開幕。1880 年何氏家族在此處與建了半歐陸式華麗大宅「何家園」,至二戰時已殘破。及後日軍因擴建啟德機場而拆卸多條鄉村,便在何家園的地基上興建石屋安置鄉民。戰後石屋附近成了寮屋區,一直到九十年代尾才拆卸。寮屋區大部份土地成為兆基創意書院、一塊豪宅地皮和一段延文禮士道,剩下的地方和其中一座石屋得以保留,並劃為「石屋家園」活化計劃。
石屋家園範圍約呈三角形,主要由一座石屋、一座輔助建築和空地組成。
事不宜遲,立刻入內拍張全景照:
很欣賞這些蝕刻牌和題字:
很有風味的露天茶座和懷舊冰室:
近看石屋,和當年見到它的殘破樣子有很大對比:
本想推開門進入文物探知中心,但門卻鎖著。再細看外面沒有「尚未開放」的攔杆,加上門上的指示牌寫著「歡迎參觀,請順手掩門」,我便大力再試推開它,怎料內裡傳出女士的驚呼聲,大嚇一驚下只好離開。之後發現原來它和其他政府博物館不同,要中午後才開放。至於冰室,因為剛吃完早餐,更沒有入內的意思。
退回空地,從末端見到空地砌成一些彎彎曲曲的線條。根據資料,這些線條是基督教教徒踱步默想的路徑,故此空地名稱是「明陣花園」,和道風山的「迷宮」同出一徹 (石屋家園營辦者是附近樂富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屬下公司)。但在我看來,這些彎彎曲曲的線條,像是我霧中兜兜轉轉人生的寫照。
路徑的終點,
是三月天的杜鵑花?
沒有用。我的心情仍處於低氣壓。
「霧裡霧裡霧裡霧裡霧裡的歲月,白看白聽白說白幹白過的歲月」……
行了十幾年,覺得本來無一物的地方突然多了東西,怪怪地。 機槍位如果有把槍無咗個人反而會令遊人有點驚喜,當然道德上是不對的。
亦有可能會升....
不管是真炮還是仿真炮,放在炮位都可較自然融入環境,但是假兵就好明顯是假,放在機槍位就顯得有點突兀,和實景有點格格不入。
不管是真炮還是仿真炮,炮位放炮都可融入環境,但是假兵好明顯一看就是假,放在機槍位和實景就顯得有些突兀。
啊,太多嘢累積了,唔記得真係唔出奇㗎. 哈哈,如果情況許可,反而我可能會影低價錢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