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閒遊
07/05/2012 8 Comments
閒逛到山頂,沿夏力道盧吉道走,來到交界處的公園,心想不如登上西高山吧。公園裡面的花圃,開滿不知名的蘭花,非常好看。
不知道是飛蛾還是蝴蝶?
沿石級步上山頂,花了二十分鐘終於到達終點,此處盡見港島北面和東南面的景色。看資訊牌得知,原來扯旗山 (下相對面發射塔所在) 百多年前是巿民重九登高的名勝,康有為也曾上過來並留下詩句;約半年多後,山頂纜車通車 (1888),要登高更容易了。
第一次清楚見到南丫島的島形:
薄扶林水塘、數碼港、置富花園、華富邨、華貴邨都一收眼底。可惜霧氣大了些,看不清楚較遠的地方。
下山後,返回山頂廣場。遊興未盡,於是試試由舊山頂道下山,中途見到維多利亞城界石:
除了已失蹤的一塊外,只欠薄扶林道一塊未親眼見過。
穿過高聳入雲的半山豪宅,在梅道交界見到一條石砌行車天橋,非常典雅!
沿梅道行,來到最後一個未到過的山頂纜車中途站 – 梅道站。梅道站下方也有一條愛德華風格建築的石橋。此時纜車駛來,就來一張例照。司機滿面笑容啊。
七年之前,石橋曾被車撞過,橋頂石塊跌落路軌令纜車停駛 (蘋果日報報道) 。後來,當局只用水泥修補損毀的石橋,真馬虎。
車站對面是一個很特別的豪宅 Gladdon,特色是有14個車房!
再往下走,來到寶雲道近金鐘的一段。從這處可盡覽賽馬會復修軍火庫全景。
之後來到寶雲道著名但失修的石刻題字,由右至左有葉恭綽的「聽泉」、陳鑑坡的「活水」及佚名的「清泉」(瀑布旁同其他字底部同一水平)。
翌日增相:矇鬆的「清泉」近照
離開寶雲道,來到堅尼地道,才發現四位天使的壁畫消失了。(舊相可參看舊文:攝行堅尼地道(下集))
來到利東街,見到地盤插著一枝枝生鏽的鋼鐵,這處很快會看不到天空...
八十多年前,輔政司 (相當於今日的政務司司長) 修頓夫婦倆用錢買了一塊原本用來興建住宅的用地,來興建「一個永遠讓孩子在陽光下奔跑的地方」,這就是今日的修頓球場。今時今日,你能想像曾蔭權或唐英年夫婦會做同樣的事情嗎?英治年代留下的好東西,會不會像梅道石橋一樣,特區政府只會找水泥來填?
係呀,呢隻不知名o既蘭花真係好靚,重有一隻紅色百合種,o係路邊都成日見,真係想拎返屋企種.
‘飛蛾還是蝴蝶’可能係混血兒.
石砌行車天橋左下方有用黑油油上o既標記,應該係英國政府敘o既,其實我想問呢啲係咩o野o黎?
但o個座豪宅外型唔靚之餘重覺得怪.
睇唔到「清泉」兩個隻,呢張相可以用o黎玩考眼力遊戲.
英國政府講感情,大陸講錢.
紅色百合種? 下次見到不如影低。
如果係混血兒,會唔會撲火呢?
你講彎曲條橋右邊?應該係類似下圖嘅標記。
我估其實只係一個舊時人家的車房,樓上分分鐘係工人房,跑馬地還有的。
張相太細才會如此。已上載新相(雖然矇鬆一點)。
英國人念舊,愛美,或許是受希臘文化追求「真善美」的影響;中國人很現實,不談這些,放在屋外的東西,越醜怪越不會被人偷走搶走。
好,下次影底畀你睇.
呵呵,呢樣真係唔知啊,不過點解你唔問佢會唔會採花蜜?
係呀,係呢樣呀,o衣o家好少見,唔知當時英國mark呢啲有咩o野用?
我想問,但佢眠緊,唔想嘈醒佢。:P
我估計是水務署用來紀錄水掣位置的。有些是黃色或紅色。
咁耐都未試過由山頂行番落灣仔,行咗幾耐呢?
我不是直接由山頂行去灣仔的,要分開計算一下:35分鐘由山頂廣場落到羅便臣道近嘉諾撒醫院;約20分鐘由梅道行到寶雲道母親的抉擇;由母親的抉擇行到合和中心要 45分鐘。總共 1.5 小時。當然,若由嘉諾撒醫院落香港公園再行去灣仔大佛口,全程應只需一小時。
很喜歡最後一段:”八十多年前,輔政司 (相當於今日的政務司司長) 修頓夫婦倆用錢買了一塊原本用來興建住宅的用地,來興建「一個永遠讓孩子在陽光下奔跑的地方」,這就是今日的修頓球場。今時今日,你能想像曾蔭權或唐英年夫婦會做同樣的事情嗎?英治年代留下的好東西,會不會像梅道石橋一樣,特區政府只會找水泥來填?”
都是看灣仔 1890-1930 海岸線資訊牌才得悉這事。奇怪坊間很多書從來沒提及修頓此人和公園的來歷。另外,當年政府規定興建的住宅,是針對中下階層巿民;諷刺的是牌後面,正是重建給有錢人的 The Pawn 或者嘉薈軒。
詳細可參考此文: http://alisonlim.blogbus.com/logs/4238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