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行摩星嶺(上集)
02/01/2012 3 Comments
元旦日向摩星嶺進發!自隧巴堅尼地城總站下車後,沿著域多利道前行一會,會見到海邊有兩個白底紅字的冬泳團招牌,沿樓梯下行便來到香港唯一的泳棚。泳棚外硫磺海峽對出是青洲和小青洲。
傳統的泳棚除了小橋外,還有用棚搭成的地方供泳客沖身更衣,按次收費。現今棚屋已改用鐵皮搭建,共有兩座,分別屬於泳廬和金鐘冬泳團。有線新聞曾於上年訪問過泳廬創始人尹洪輝先生。至於金鐘泳棚,原址是在未填海前的堅尼地城巴士總站。
由於地處海峽,又多輪船經過,這處非常大浪,礁石之上,浪花四濺。踏上小鐵橋,原以為會震動卻沒有,細望金屬枝架,全都燒焊連接,十分穩陣。
此處對著已列為法定古蹟的青洲新舊燈塔,燈塔前花圃寫著「迦南美地」。翻查資料,該處現時租予基督教互愛中心,不向外開放。(新浪/東方新聞)
搜集資料時, 就是因為看過這張相片,所以才決定前往。
另一角度看小橋。
這一帶原是摩星嶺海傍村第五區的木屋,八十年代中清拆,域多利道以上則是著名的公民村。這張 1972 年的相片 (來源:Uwants 討論區) ,右方有礁石的地方就是現今泳棚所在。左方海邊有間四方頂部有檐口的石屋,像是英軍的哨站,現今已淪為厠所,臭氣四溢。
返回域多利道,再向前行,稍為過了白屋(域多利拘留所) 和 5 號巴士總站後,便見到另一名勝「日落觀瀾亭」的不鏽鋼牌。向下走一段頗長的樓級,中間經過一些頹桓,便來到此外貌上並無特色的亭子。
此處連垃圾桶也沒有,只得兩個黑色垃圾袋綁在欄杆;救生圈消失得無影無蹤,管理質素可見一斑。
原來此處前身是銀禧炮台。
烟霾反射著刺眼的陽光,令我看不清前方的海與小島;左望遠處,灰濛濛的數碼港豪宅華廈破壞了景致。是不是因為時值正午,這處景色才如此乏味?
還是欣賞臨到亭前的一段風光。
附近有一段鐵欄沒有下半段,越過後可來到一處有頂有窗的戰時遺址,裡面畫滿塗鴉。根據經驗,夜涼如水的時候,若留在日落觀瀾亭,必然凍僵!
(待續)
行了十幾年,覺得本來無一物的地方突然多了東西,怪怪地。 機槍位如果有把槍無咗個人反而會令遊人有點驚喜,當然道德上是不對的。
亦有可能會升....
不管是真炮還是仿真炮,放在炮位都可較自然融入環境,但是假兵就好明顯是假,放在機槍位就顯得有點突兀,和實景有點格格不入。
不管是真炮還是仿真炮,炮位放炮都可融入環境,但是假兵好明顯一看就是假,放在機槍位和實景就顯得有些突兀。
啊,太多嘢累積了,唔記得真係唔出奇㗎. 哈哈,如果情況許可,反而我可能會影低價錢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