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訪村遊徑
11/12/2011 6 Comments
昨天天色不錯,於是拿出已塵封五年、沙田區議會出版的《沙田訪村遊徑》(沙田區登山小冊子[第二輯]) 參考。午飯過後,決定漫行下列部份路段。
先沿紅梅谷道來到獅子山郊野公園入口,再沿石級和山徑來到引水道旁的平路。首段要逆行衛奕信徑第五段 (部份)。
側看望夫石:
來過這處已很多次,今趟卻是首次向相反方向前進。一開始,景觀已經很不錯。
遠望針山和更遠的大帽山:
這處可清楚看到大圍火車站屏風樓群「名城」如何「壯觀」。從左至右:二期「盛薈」、一期「譽‧名城」和三期「盛世」。之後右面還有五幢 50 層和三幢 40 層的樓宇,將建在大圍火車站旁邊的公共交通交匯處上蓋。(資料: Facebook – 反大圍站上蓋建屏風樓關注組)
向左望可以見到顯田,和遠處大帽山及其氣象雷達站:
結松果的季節:
山茶花:
引水道:
今次發現,小白鷺原來愛藏身在部份有蓋的引水道!
來到第一個八角亭,經過一組很卡通的樹後,便來到小竹林。靜聽微風吹拂竹葉的颯颯聲,竹枝擺動的喀喀聲,才驚覺久違這些聲音許久了。
未見識過天姥山如何「勢拔五嶽掩赤城」,但這塊巨石,確能令我感到一股壓人的氣勢。
離開引水道,終於來到「景觀甚佳的休憩亭」。五年以後,亭子的景觀已被前面的樹遮擋。
沿樓級再上,便能前往九龍沙田坳。這是種在樓級旁的紅葉樹:
走一段後,在岔路向一段回頭的山路走,便可步回博康邨。這段路開始是泥路,經過山墳後再變回水泥路。
沿路前行,終於來到曾大屋三角測量站。
這處景色雖然開揚,但有高壓電纜攔腰,要扣分。
唯一收穫是可以看清整個道風山建築群。
接著要往三角站相片前方的山頭 (小冊子說的「廣濶平地」),刻下可選擇向前或向右行。向前行的山路比較險要,加上風化得厲害,我只好選擇向右,往電塔方向行。
這是在電纜底拍的沙田北風光:
相片中間和右方的地盤是水泉澳,將會興建十九幢屏風公屋。全景:
來個近攝。威爾斯親王醫院、愉翠苑、石門和後方的馬鞍山新巿鎮:
圓洲角,馬場和中文大學:
博康、沙角、禾輋、穗禾苑和火炭:
電塔旁邊下山的路不易走,因為該處曾發生山火,半個山都燒黑,路風化得厲害,要步步為營。經過山墳後,再沿樓級上,終於來到那片「廣濶平地」了:
由這處向外望,風景和電纜底看到的差不多,只能多看山腳地方。
想不到沙田巿中心給前面的山頭擋住了,只能望到華翠園、渣甸山花園和昂堂山獅子亭:
返回原路,再沿水泥路來到水泉坳街,經女童軍博康營地便來到博康邨。全程共用兩小時四十五分鐘。
同場加映大圍的新銅馬像。
記憶所及,除已消失的雞記農場外,大圍和馬好像沒有關係。
P.S. (16-12-11) 從新竪立的鐵牌得知,此雕塑名為「歡呼」,由陳國文先生設計,象徵沙田區充滿活力和多元化的特色。
行了十幾年,覺得本來無一物的地方突然多了東西,怪怪地。 機槍位如果有把槍無咗個人反而會令遊人有點驚喜,當然道德上是不對的。
亦有可能會升....
不管是真炮還是仿真炮,放在炮位都可較自然融入環境,但是假兵就好明顯是假,放在機槍位就顯得有點突兀,和實景有點格格不入。
不管是真炮還是仿真炮,炮位放炮都可融入環境,但是假兵好明顯一看就是假,放在機槍位和實景就顯得有些突兀。
啊,太多嘢累積了,唔記得真係唔出奇㗎. 哈哈,如果情況許可,反而我可能會影低價錢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