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五灣之旅+補遺
28/02/2021 3 Comments
兩年前未竟全功的五灣之旅,趁上星期日天色好再續行,加遊三聖廟、藍地亦園村,最後以洪水橋灼園門樓作結。
五灣之旅地圖:
乘 61M 在黃金泳灘下車後,前行經過仍未入伙的 OMG (Oh my God) OMA by the Sea, 再轉入黃金泳灘徑便來到第一灣黃金泳灘。(註 :設計者指 OMA 是夏威夷語綠色的意思,和網上字典並不相同)
想不到海灘仍然封閉 ,不少遊人對康文署連洗手間也封閉覺得十分不滿。沿水泥路走,盡頭就是海豚廣場。
以前都是由商場望向遊艇俱樂部,今次可以望返轉頭。
繽紛吐艷的勒杜鵑:
平衡木:
終於近距離見到龍珠島:
仍記得 2017 年颱風天鴿襲港時,有住客堅持乘車經過此橋的短片。(第三身視野,第一身視野)
海豚廣場:
不知道何時才能走上青山山頂?(更不敢奢望杯靈雙修....)
接著走回頭路,返回黃金泳灘徑時,再走不遠便到達新咖啡灣。
新咖啡灣的特色是有沙灘排球場和石雕。
見到這些石雕,不禁令我想起即將啟用的龍尾泳灘,設計者會不會豎立一些海星像、海蝸牛像等的東西呢?以今日特衰政府管治之水平,真的很難說。
接著來到有礁石的舊咖啡灣。
看此網頁,才知道舊咖啡灣原來曾是私人沙灘。(其實龍珠島東面至小欖亦有不少私人泳灘)下圖最外面的礁石有一個望海水神像,可惜由於海灘封閉無法前去一看究竟。
接著走上一段小斜路,便來到加多利灣。小時候曾來過這處遊泳,記得沙子比旁邊舊咖啡灣大粒得多,走在上面很不舒服,現在當然已經重舖過。由於加多利灣是盡頭而且封閉,無法進入沙灘,要往第五灣青山灣要經青茵街走回青山公路繼續行程。
加多利灣回望黃金泳灘:
這處可以一次過望到青山灣海濱長廊和季節限定的「幻愛」橋盡頭:
最後走到上次到過的嘉道理碼頭,再看青山灣完成五灣之旅。
本想由「過化存神」牌匾門樓上去,但原來因疫症關係,只得一個入口,只好返回麒麟崗公眾公園近停車場那邊沿金屬樓梯上廟。中途經過 1960 興建的青山灣公所。昔日小漁村三聖墟已變成三聖邨及周邊多年,公所現時用途不明,而對著的滄海也早已變成高樓。
聖廟入口:
填個人資料入廟後,發現廟宇所佔地方不大,不少地方因疫情關係封閉。
沿此處下樓梯便去到地面「過化存神」門樓。
另一邊指示麒麟洞所在:
在這處可看看約 1940 年聖廟的風景相片。
參拜後,便乘輕鐵往下一站 —— 上次路經的藍地亦園村。因為少乘輕鐵,由三聖站坐至兆康 (505),下車後竟然拍卡出站再往另一月台轉車往相同的三區車站,就這樣多付了 $3.3。orz
坐畢整條 505 線,留意到有些年青人或主婦,真的會乘一個輕鐵站便下車,比如由新圍站往良景站,良景站往田景站等。若步行的話,十分鐘內必能到達。
下車後,先經靈糧堂,來個近拍:
紅棉配紅色鐵閘:
近距離來到亦園村門樓:
本想入村,但最後決定只在村最外圍的小巷走。
村公所及街坊會:
最後補遺是 2018 年往洪水坑水塘時,說過要再到灼園門樓拍照。之前一直弄錯,原來門樓是在丹桂村路 334 號左面,因走近右邊停車場就會有狗隻遊弋。
門樓近照:
「灼園」二字更顯殘破,也突顯這種砌字方法的不足。為何不用像旁邊「太原」、「寄廬」的立體造字?
「灼簾竹氣靜」、「園搨菊香濃」:
(個人疑惑:搨字如何對個簾字?)
關於此門樓的介紹,可參看 Tere Wong 的網頁。
見到私家路盡頭就是要找的門樓時,興奮地走近,冷不防右邊有電子儀器突然發出警報,大概是裝在旁邊的紅外線感測器偵測到我的出現吧。即時感覺,就像玩盜墓者羅拉電玩遊戲時,拿起寶物就被旁邊的機關暗算一樣,一時雅興盡消。原本封著門樓底下的金屬板,開了一個方洞,可以一窺裡面的風光。由於怕被第二次暗算 (也因為當年看老夫子漫畫在牆洞偷看那一幕),所以沒有望向裡面便離去。後來, 得知剛巧 Tere Wong 連續三個星期也都去了洪水橋,並由 FB Messenger 傳來灼園近照。原本裡面的歷史建築,已經全被拆走。
最新留言